專家稱援歐應以保證中國利益為前提
在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,中國以較高的經(jīng)濟增速和全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地位,成為出手援助歐洲關注焦點。
歐盟官員4日表示,二十國集團(G20)正在討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如何幫助陷入困境的歐元區(qū)政府進行債務融資的三種可能方案。官員稱,G20相關討論已經(jīng)進入最后階段。
第一個方案是,IMF創(chuàng)建特別提款權并分配給歐元區(qū)政府,這些政府進而可以在全球各央行將特別提款權換成歐元。第二個方案是,各國投資成立一個信托基金,并交由IMF管理。該基金將被用于確保全球的金融穩(wěn)定。一位官員稱,歐元區(qū)并不會獲得撥款。第三個方案則呼吁各國政府避免讓IMF在2012年將2800億美元的資源返還給股東政府。這些資金本應是IMF資源的臨時擴充,旨在應對當前危機。
業(yè)內專家指出,歐債危機發(fā)展到今天,最大的問題是不太可能從正常渠道進行大規(guī)模融資,最后只能另求它路,要么歐洲央行充當最后貸款人,要么通過IMF讓中國等新興經(jīng)濟體來擔當。
中央財經(jīng)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表示,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,歐洲危機也不利于中國,在這種情況下,中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慮給予支持。不過,為了保證中國利益,應該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框架下安排一些援助資金,或者參與一個共同的援助計劃。
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,援助歐洲也符合中國的利益,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歐元也是中國外匯儲備的重要資產(chǎn)形式。中國需要拓寬國際生存空間,外匯需要投資,資源與技術需要引進。
商務國際貿易經(jīng)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,“援歐”應以保證中國利益為前提。如果中國能在投資安全和投資回報兩方面獲得確鑿保證,中國愿意援助歐洲。而且若中國不購買歐洲債券,歐洲金融穩(wěn)定基金(EFSF)的擴容目標也基本不可能完成。即便是讓中國參與購買歐洲債券,也必須在免受歐元匯率大幅波動、保障中國資產(chǎn)安全的前提下,發(fā)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,或是設定歐債的風險溢價對投資者和債權人予以相當份額和數(shù)量的補償。